临近2018年底,松山湖高新区喜事不断:第三批华为员工入驻溪流背坡村,这可能是全国最牛的智能手机研发“强村”;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松山湖持续发力IC产业,努力“智造”自己的“中国芯”。
此外,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规划中子科学城,松山湖高新区接连布局松山湖材料试验室、南方光源等大科学装置集群,抢占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的“智高点”。
强村:拥有2.5万名研发人员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松山湖华为溪流背坡村一度在网上备受关注。也有人将其称为华为终端基地或华为小镇。在不少人看来,由于它具备强大的智能手机科研能力,因此而成为全国“最牛”的“村”之一。
今年7月2日是华为首次搬迁的日子,约2700名华为员工住进了小镇的巴黎区域。8月11日,又有5400人进“村”,这也是迄今为止入驻人数最多的一次。最近的一次则在11月26日,近4500人来到松山湖。至此,总共约12600人进驻了“村”里的8个组团。
华为溪流背坡村占地1900亩,囊括了海德尔堡等12个以世界知名建筑为原型打造的组团,目前仍有4个组团在进行后期建设。坐上小火车穿行其中,绿树繁花、小桥流水、湖泊湿地尽收眼底,偶有水牛雕塑点缀岸边,营造出唯美优雅的乡村意境。
一名华为员工透露,今后溪流背坡村将容纳2.5万名研发人员,为华为手机等终端消费设备提供智力支持。华为溪流背坡村与南方工厂遥相呼应,而华为大学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强镇:打造全球首个机器人小镇
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炫酷机器人的种类和数量正与日俱增。除了李群自动化的月饼自动生产线、足球自动生产线和鞋底打磨机器人外,逸动科技今年推出的首款电动冲浪板MertekS1同样令人惊艳。它充气式板体不仅易折叠而且轻巧便携,采用无线控制,满速续航时长高达20分钟左右,即便无浪环境下也能轻易实现“水上飞”。
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基地企业所研发的运动控制器、谐波减速器和精密减速器,以及超声电主轴产品,已相继突破德国、日本等国的技术封锁。在国际顶尖机器人大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的“领航”下,基地仅用4年时间,便孵化实体企业80多家,成功引进53家创业企业和32个创业团队,其中27家创业团队成功孵化成公司,基本上涵盖了机器人各领域,总产值超过19亿元。
为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松山湖今年还首度出台该产业领域的扶持新政,对省级骨干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项目则按照1∶0.5比例配套奖励;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一年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与机器人研究院,彼此借力、相互辉映。今年9月6日,在松山湖占地6.5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1.3万平方米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正式开工。按照规划,产业园专注于机器人和智能硬件方向,预计2020年建成,届时可容纳100多个研发团队。产业园按照国家级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的要求建设,打造成“全球第一个机器人小镇”。
探索:助力企业“智”造“中国芯”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机器人,都离不开芯片这一核心元素。为了避免“智造”产业发展过程出现“卡脖子”的现象,松山湖未雨绸缪,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东莞松山湖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先后建设EDA公共设计平台,创建IC(集成电路)、IP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从而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端IC设计企业,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记者从松山湖管委会获悉,目前园区已入驻IC设计企业50多家。其中,台湾芯片设计领导品牌、上市公司盛群半导体,投资6000万元在松山湖设立合泰半导体作为大陆区总部。它是园区首家营收破亿元的芯片企业。赛微微电子则专注于移动设备的电量计芯片,出货量突破3亿颗,其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手机、运动手环等领域。合微集成电路继研发出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胎压监测芯片后,今年又推出了国内首款开源车载处理器芯片,助力构建资源共享的汽车智能新生态。多家IC设计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打出了“一片天地”。
如何给IC企业“减负”,以撬动更大的产业蛋糕?松山湖摸索出独特的路径——今年10月斥资成立松山湖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公共实验室。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实验室为松山湖片区有需求的企业,免费提供芯片功能、性能、环境测试,以及机械与可靠性测试,从而巧妙地解决了半导体企业在开发芯片过程中测试分析配套平台缺乏的困境。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松山湖高新区针对集成电路企业公办场地、研发投入等方面的扶持资金累计超过273万元,惠及42个项目、12家企业。
前景:形成世界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
围绕总投资23亿元、现已投入运行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规划建设中子科学城,选址松山湖南部及周边地区,中子科学城规划面积约53平方公里。这一科学城成功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战略节点,其产业空间规划也随之出台。
在散裂中子源旁边,还规划建设占地1200亩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期约400亩,初步预算投入超过50亿元,立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作为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它由东莞市政府、中科院物理所和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已于今年4月25日在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揭开神秘面纱。11月24日,作为该实验室一部分的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正式揭牌,当天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0多位国家科学院院士见证。
南方光源项目于11月18日“尘埃落定”。当日,中科院高能所与东莞市政府在广州签署了《关于推进南方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这一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探秘物质微观结构。项目同样选址松山湖片区。如此一来,三大科学装置将互为犄角,形成一个世界级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将来有望比肩英国卢瑟福、美国橡树岭等国家实验室。
“东莞正加快实现从科技支撑产业向科技引领产业,从分散式创新向协同式全域创新,从服务自身发展为主向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三个转变。”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表示,东莞将重点规划建设中子科学城,全力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对全省、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
解码:中子科学城建成绿色创新科学城
东莞中子科学城位于松山湖南部与大朗交界地区,规划面积达53.3平方公里,包括松山湖南部片区9.2平方公里、台湾高科园片区6.7平方公里,以及大朗象山片区11.7平方公里和散裂中子源及生态绿地25.7平方公里。
按照《中子科学城空间规划》,整个科学城沿象和路打造创新中轴线,北接东莞理工学院和大学创新城,南至深圳光明新区,是连接两个中心的重要交通通道,重点建设众创空间、研发机构等多种创新平台和交往空间。中轴线上则分布着大装置创新中心和复合城市中心两大核心。前者功能定位为打造大科学装置高度集聚的区域,围绕中国散裂中子源引入南方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构建大科学装置集群及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而复合城市中心则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依托,打造高品质社区,为科学家、研发人员和片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商业和休闲服务。除了两核一轴外,沿线还将建设多个功能复合、慢行优先、面积2~3平方公里的创新社区。
中子科学城同时构建“一带一郊野公园”。“一带”是指沿松木山水库打造环湖绿化带,而郊野公园则结合巍峨山山体地形因地制宜建设,重点打造湖景路、环湖路两条慢行道,两条慢行道串联运动公园、未来公园、企业公园和社区公园,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创新科学城。
散裂中子源
十年磨一剑
2007年4月26日,广东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在松山湖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首台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及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正式启动。
2011年9月,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开工报告批复,工期为6.5年。
2011年10月举行工程奠基仪式。
2012年至2017年,开展土建工程、设备加工制造并安装测试。
2017年8月,质子打靶获得第一束中子。
2017年11月,完成首轮加速器和靶站谱仪联合调试,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0kW。
2018年3月,工程达到全部验收指标并对用户开放。
人工智能技术网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851688011@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首页 > 新闻 » 松山湖高新区装置集群 抢“智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