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网

贵阳永青仪电智能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

 岁末,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仍在忙碌着,他们正在与贵州航天云网共同开发一款名叫“客商”的软件系统。根据设计,客户可以借助该系统直接在线上下单,提出个性化需求,公司再根据客户需求高效组织定制生产。这是贵阳永青仪电又一次运用大数据实施智能项目的实践。

 
  2017年,贵阳永青仪电开发了工程机械仪表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以物联网信息系统为核心,借助工业云将人的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实现对生产系统、产品、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实时监测,实现制造环节的智能化。“通过这套‘智能’数字化生产线,可以全流程‘云’上实时掌控产品从订单获取、设计研发、生成计划、组织实施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追溯到谁负责、谁生产。”贵阳永青仪电信息中心主任吴正凯介绍说,通过该项目,公司产能提高30%以上,成本一年至少降低20%以上。
 
  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贵阳仪器仪表工业公司永青示波器厂,1966年由上海电表厂部分车间内迁至贵阳的国有企业,主要生产光线示波器和记录仪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企改革如火如荼,贵阳永青仪电也积极谋求转型,开始进入工程机械仪表制造领域。
 
  2011年,随着贵阳市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工业企业逐渐从贵阳主城区向外搬迁转移,贵阳永青仪电随之搬迁至白云区经济开发园区。2011年至2012年,公司工程机械仪表年产量达十万台。
 
  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品市场出现低迷,2014年至2015年贵阳永青仪电效益逐步下滑。在行业整体低迷情况下如何突破重围逆势而上?贵阳永青仪电决定依托贵阳市创新发展战略,选择
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上寻求突破。
 
  “国家政策往生态环保、三农发展、大数据等方面倾斜,我们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开始研发农机仪表、智慧水文等新产品。”贵阳永青仪电总经理助理王琪说,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经过几年时间的创新研发,目前,主要产品已覆盖工程机械电子监控系统、农机仪表、自动化仪表成套、专用配套仪表等领域,公司工程机械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自控技术应用研发保持省内领先,市场遍及贵州、广西、湖南、厦门等地,工程机械相关配套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70%左右。2017年公司实现产值2.54亿元,增长12%。2018年,公司预计产值将突破3亿元。
 
  “我们的产品主要是给柳工、雷沃重工、詹阳重工等大型工厂做配套。
 
之前参加南极科考任务的詹阳动力全地形车使用的智能仪表、贵阳轨道交通1、2号线的部分相关智能配电,以及一系列水文监测产品,都是我们生产的。”王琪说,目前,公司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研人员就占了职工总数的近20%,拥有近200项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登记等自主知识产权,承担了国家、省、市、区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
 
  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贵州省、贵阳市大力发展大数据,贵阳永青仪电积极融入大数据融合实体经济发展浪潮中。2017年,作为加快“大数据+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15家试点企业之一,贵阳永青仪电启动了工程机械仪表(农机仪表)智能制造单元项目建设,推动全生产线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云平台智能分析调度。2018年,贵阳永青仪电持续加大投入,推进生产销售全程智能化。
 
  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不断在新技术领域、中高端市场寻求突破,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贵阳永青仪电突破发展困境的选择,更是这家老国企不断焕发生机的动力。
 
  2018年12月29日,中共贵阳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召开,贵阳永青仪电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正权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听取全会报告后,杨正权心潮澎湃:“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中高端制造,这跟我们企业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我们要紧抓机遇,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牢牢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立品质,树名牌,以改革发展为契机,以技术引领为依托,增强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为贵阳市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人工智能技术网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851688011@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首页 > 新闻 » 贵阳永青仪电智能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