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处科技园区里,总能看到一位身着深色夹克、手持笔记本的身影在各企业间穿梭。作为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客座教授,贾德军(以下简称:贾教授)用二十余年项目管理经验,为民营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学研融合写下生动注脚。这位从基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 "实战派" 专家,正以独特的项目管理智慧,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从车间主任到智库专家的蜕变
贾教授现任南京润苏涟贸易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从机械加工车间技术人员到企业管理岗位,他始终保持着对项目全流程的精准把控,过往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好的项目管理,就是要让技术创新真正落地生根。"
加入中国民协学术工作委员会智库后,贾教授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转化为智库建设的实践指南。他牵头制定的《产学研项目管理规范》,创新提出 "需求清单 - 资源匹配 - 成果转化" 三阶段管理模式,已在协会多个重点项目中应用。在某次调研中,他发现某科技企业因项目管理粗放导致研发进度滞后,便主动驻场两周,帮助建立进度管控体系,使项目周期缩短30%。
(图为贾教授)
破解产业升级的 "项目密码"
贾教授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成功解决了多设备协同作业的管理难题。该系统通过数字化项目看板,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资源动态调配,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南京某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交付效率提升45%。他主导的 "中小企业设备升级计划",通过模块化项目管理方案,帮助15家企业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平均降低能耗18%。
作为智库专家,贾教授特别注重将项目管理经验转化为行业标准,在某次行业论坛上,他提出的 "项目管理 + 技术创新" 双轮驱动模式,引发与会企业强烈共鸣。
打造产学研协同的 "项目生态圈"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贾教授牵头组建跨领域项目管理联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建立 "技术需求库 - 专家资源池 - 项目对接会" 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在他的协调下,某高校研发的智能仓储技术成功转化为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实现年销售额3000万元。"项目管理就像黏合剂,能让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高效协同。" 贾教授在联盟成立仪式上如是说。
作为智库成员,他累计为40余家科技企业提供项目诊断服务。在某次成果评审中,他发现某初创企业技术路线超前但管理薄弱,便量身定制 "研发 - 生产 - 市场" 三阶段项目规划,帮助企业获得首轮融资2000万元。
未来展望:做创新生态的 "项目管家"
面对数字化转型浪潮,贾教授带领团队正在开发 "项目管理智慧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预计可降低项目管理成本25% 以上。他认为:"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 目前他正推动在南京高校开设 "产业项目管理" 特色课程,培养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谈及未来计划,贾教授表示将继续发挥智库平台作用,重点打造 "项目管理示范基地",通过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管理经验。"我希望能成为连接产学研的桥梁,让每个创新项目都能茁壮成长。" 这位扎根产业一线的项目管理专家,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本文作者:王磊)
人工智能技术网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851688011@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首页 > 数字经济 » 扎根产业一线 赋能创新发展——记中国民协学术工作委员会客座教授贾德军